岗位风险防控科学化精细化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汉源县司法局以排查岗位廉政风险为基础,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坚持筹、学、细、恒“4字方针”,逐步建立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看得见”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实现“风险点”向“安全点”转变。
一、“筹”字开局抓部署,理清路子“起号角”
一是目标清晰化。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出发点,以干部提能锤炼过硬本领为落脚点,明确增强干部队伍防范廉政风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工作目标。二是责任严格化。坚持“严”字当头,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坚持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中心、司法所齐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任务清单化。及时制定工作方案、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召工作推进会6次,制定并印发《汉源县司法局岗位风险防控科学化精细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二、“学”字为基抓提升,强根固本“激活力”
一是以警示教育守住拒腐“防线”。通过“案例警示+线下教培”相结合,利用职工会等通报违纪违法案例20余起,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二是以纪法宣讲织密纪律“笼子”。通过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召开党纪党规专题培训会,强化法纪教育。开展党纪党规专题培训会3次,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廉洁规章制度10余篇。三是以文化熏陶补足精神“养料”。围绕“忠诚、为民、尚法、担当”的四川司法行政精神,打造“椒小司”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单位楼道和走廊墙面等,建成涵盖先进思想、党建引领、法治治理、司法行政、廉洁自律5大元素的机关文化墙,形成“一层一风景、一处一文化”的机关文化格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到岗位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抵抗风险能力。
三、“细”字发力抓关键,瞄准靶心“搭架子”
一是精细开展风险排查。“个个岗位都有风险点”,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要求干部职工对各自岗位的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逐项确认。通过4轮梳理,精准排查出在人财物、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风险点56项,形成“汉源县司法局2022年岗位风险点排查台账”。二是精密制定防控措施。根据权力轻重程度、自由裁量权大小、腐败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建立“3级”风险评定模式,精准评定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分类防控”的原则,制定有针对性、具体管用的防控措施。三是精准锁定防控核心。以社区矫正闭环防控为核心,聚焦社区矫正“规定多、风险大、责任重”的特点,从调查评估、交付接收、矫正执行、解除终止矫正4个环节着手,紧盯局长、分管副局长、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4个关键岗位,排查风险点8个,围绕“心防、人防、技防、制防”4个重点举措,提出风险防控措施12条,探索建立起“4+4+4”社区矫正闭环防控体系。
四、“恒”字推动抓建制,立足长效“筑屏障”
一是紧扣重点系统梳理。紧扣社区矫正、行政执法监督等重点股室、重点岗位,系统梳理制度机制建设清单,做到制度全覆盖、重质量,治源头、堵漏洞。二是着眼长效优化完善。坚持“精简、实用、长效、可操作”原则,针对制度清单,形成梳理讨论拟稿、制度审查论证、党组讨论决定的“3论”制度完善模式,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机制47个,编印《汉源县司法局岗位风险防控制度汇编》《汉源县司法机关管理规章制度》。三是瞄准运行强化监督。畅通监督渠道,确保制度运行,建立“8小时外”监督管理制度,向职工家属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53份,引导家属支持、配合干部职工工作,时刻提醒督促家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