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坚持简政放权 精减行政审批项目100个
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从247项减少到147项,暂停审批10项,力争年内精减到100项以内
以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明确的工作任务为指引,全市上下始终突出灾后恢复重建主线,坚持抓进度与上水平并重、抓当前与抓长远并重、抓发展与惠民生并重,同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简政放权,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将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从247项减少到147项。昨(12)日,记者从市法制办获悉,今年内,我市将力争把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精减到100项以内。
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坚定后发追赶信心和决心,加快改革开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激发后发追赶活力。“两集中、两到位”严格落实,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强化“第一要务”意识,筑牢惠民服务意识,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精心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全公开、全透明工作,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措施,市、县(区)两级行政审批部门审批项目编码、审批部门、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审批对象、审批流程等,于今年5月底前已在政府和部门门户网站全部公开,方便群众查阅;认真清理和精减行政审批项目,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从247项减少到147项,保留非行政许可76项,下放管理层级72项,转为公共服务89项,暂停审批10项,这当中,减少行政许可之多,达100项,与清理前相比精减了多达40%。
据了解,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我市市级部门全面梳理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向县(区)下放行政审批195项;首创了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和投资建设项目“1+4+n”并联审批模式,凡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由并联审批综合窗口统一接件、出件;制定出台了《雅安市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和管理我市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服务等。
创新体制机制,力度大,招数实,惠民生,日益优化创造雅安发展的大好条件,释放改革的大好红利,拓展雅安作为“4·20”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主战场的大好发展空间,为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奋发奔康,为一批批远见独到的优秀人士和优秀企业自我提升提供了施展才华、优势的平台。今年上半年,我市累计引进81个签约总投资630多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为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发展水平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转自《雅安日报》2014年8月13日第1版,记者彭华)